弥勒在我们中国是一个特有形象,它是一个布袋和尚的形象,这个形象刚开始出现在寺庙,后来在民间工艺、绘画、泥塑上广为流传。而弥勒的雕刻现在已经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,弥勒作品遍布在我们生活里。
以前创作弥勒作品材料很单一,仅仅是用这个石头或泥塑。但是现在更多的是木雕,特别是用崖柏雕刻的弥勒非常繁荣,极大的把整个弥勒文化推向了一个高潮,所以现在可以称得上是弥勒文化的复兴时期。
以前创作弥勒作品材料很单一,仅仅是用这个石头或泥塑。但是现在更多的是木雕,特别是用崖柏雕刻的弥勒非常繁荣,极大的把整个弥勒文化推向了一个高潮,所以现在可以称得上是弥勒文化的复兴时期。
我九三年去浙江温州学习黄杨木雕,那个时候记忆最深的就是叶润周大师和高公博大师,他们雕刻的弥勒,很有味道,既有历史的传承又有自己的风格。正是因为有这么出色的老一辈艺术家的努力,慢慢传到我们的手上才让我们进步那么快。回来之后,我又学习郑剑夫大师的弥勒。所以好的文化,总结了历史优秀的传统精华,凝聚了手工的魅力。
嵊州工看着很简单,其实蕴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,对自然造型的掌握,对雕刻技法的表现,特别是刀法要求很高。比例、材质、形态、神韵,是整个的结合,所以看看很简单,其实做起来很难。
嵊州工看着很简单,其实蕴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,对自然造型的掌握,对雕刻技法的表现,特别是刀法要求很高。比例、材质、形态、神韵,是整个的结合,所以看看很简单,其实做起来很难。
现在大家经常发很多弥勒作品,我也说一下自己的看法:现在大方向是过于千篇一律,缺少了个性。
当然,弥勒的创作突破起来也的确难,哪怕是一个很小的突破都很难,在我自己几十年的创作里面深有体会的。文化创新如果没有很深厚的基础,是举步艰难的。
我记得刚开始的时候,我们只要雕个弥勒的头,马上就能卖个好价钱。但是现在不一样,做的人多了,眼光提高了,技术也提高了,大家都有一种更高的追求了,这个趋势是对的。
当然,弥勒的创作突破起来也的确难,哪怕是一个很小的突破都很难,在我自己几十年的创作里面深有体会的。文化创新如果没有很深厚的基础,是举步艰难的。
我记得刚开始的时候,我们只要雕个弥勒的头,马上就能卖个好价钱。但是现在不一样,做的人多了,眼光提高了,技术也提高了,大家都有一种更高的追求了,这个趋势是对的。
特别是崖柏,它本身就特别漂亮,雕它的一个头的话,要求是非常高的。因为这个要配合的,要像郎才女貌一样,是要相互搭配的。崖柏树根很漂亮,但这个头雕的不巧妙,不舒服,不是很有个性也是不行的。
崖柏在表现弥勒的形象上,我觉得它是最出色的一种材料,因为它太美了,太饱满了,特别是崖柏特有的坨坨料。
崖柏在表现弥勒的形象上,我觉得它是最出色的一种材料,因为它太美了,太饱满了,特别是崖柏特有的坨坨料。
好的作品是有思想内涵的,一般的作品粗看还可以,时间一久马上就疲惫了,平淡乏味了。这个关系到作品创作者的感情注入,没有感情的注入,作品就没有温度。市场大部分流通的作品就是这样,最差的作品就是“乱为”,就是胡乱创作的,这样的作品是很难看的,放着都难受。
我认为,大家要多在意识、欣赏等修为上提高。就像国外的绘画雕塑很逼真,很写实,立体感很强,但脸部很呆板,毫无生气,冷漠,无味。我们要学习国外一丝不苟的创作技艺,学习让局部和整体能刻画出令人赞叹的造型能力,而在感情、温度、内心、神韵方面要展示我们国内的优秀文化。
中国民间艺术,虽然没有那么写实,但写意的表达力却能让我们感觉到更优雅和轻松,这种表现更接近于对自然的一种敬仰。所以我们的根雕在中国会如此受欢迎,其实也是这个道理。
中国民间艺术,虽然没有那么写实,但写意的表达力却能让我们感觉到更优雅和轻松,这种表现更接近于对自然的一种敬仰。所以我们的根雕在中国会如此受欢迎,其实也是这个道理。
弥勒是中国人对幸福的一种向往,是人类和平开心的一个结晶,也是美好的生活的一种恩赐和歌颂。雕刻我们就要遵循着古老的语言,才会折射出这样的力量。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弥勒的文化做好,不是雕一些普通的产品能够完成这个使命的。我们要传承一份优秀的民族艺术,必须靠非常多而且优秀的艺术家,大家互相对比,互相提高,互相鼓励,互相提出不同的意见。有了这些艺术家的努力,我们的高度才会越来越高,越来越好。
今天和大家交流,我提出自己的几点想法。
第一,要创作出能够呼吸的作品,就是说不管作品是自然的,还是雕琢的,还是配座的,还是组合的,都要有他的生命,就是要活的、灵动的、巧妙的。
第二,根雕作品,一定要有朦胧的隐隐约约的那种美,不能完全去把它表达出来,不能刻得太死。这是技法方面的问题,艺术作品不管在历史或者现代都要符合这样的审美,才会有一定的高度。
第三,角度与物体,一定要默契。艺术形象的轮廓与雕刻的主题,我认为是越接近越好,作品应连成一体,从上到下,从左到右,整个作品都是完美、完整、完好的。
第四,好的材料一定要有好的手艺人去完成,包括打磨、雕刻、配座,取名,展示角度,我认为都非常重要,这一点我其实已经提出来很多次了。
第五,雕刻者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,把自己最擅长的技法表达出来,然后又要把自己的趣味给注入。一件作品到最后是看在欣赏时有没有味道,不是说这个像什么,还是说这个比喻了什么,就是看着有没有味道,能不能让所有人觉得是非常有趣的一个作品。
第六,我认为自然是一种成长的美,我们需要有犀利的观察力和超凡的内心去面对崖柏,不要老是持有这个功利心:能不能卖钱,能不能赚钱。最终每个人能玩出自己的艺术特性,把艺术变成自己,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为。相信这也是艺术的一个目的,让我们对一些事物尊重,让一些事物得以重生,或再现或永远持久的保存下去。
第一,要创作出能够呼吸的作品,就是说不管作品是自然的,还是雕琢的,还是配座的,还是组合的,都要有他的生命,就是要活的、灵动的、巧妙的。
第二,根雕作品,一定要有朦胧的隐隐约约的那种美,不能完全去把它表达出来,不能刻得太死。这是技法方面的问题,艺术作品不管在历史或者现代都要符合这样的审美,才会有一定的高度。
第三,角度与物体,一定要默契。艺术形象的轮廓与雕刻的主题,我认为是越接近越好,作品应连成一体,从上到下,从左到右,整个作品都是完美、完整、完好的。
第四,好的材料一定要有好的手艺人去完成,包括打磨、雕刻、配座,取名,展示角度,我认为都非常重要,这一点我其实已经提出来很多次了。
第五,雕刻者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,把自己最擅长的技法表达出来,然后又要把自己的趣味给注入。一件作品到最后是看在欣赏时有没有味道,不是说这个像什么,还是说这个比喻了什么,就是看着有没有味道,能不能让所有人觉得是非常有趣的一个作品。
第六,我认为自然是一种成长的美,我们需要有犀利的观察力和超凡的内心去面对崖柏,不要老是持有这个功利心:能不能卖钱,能不能赚钱。最终每个人能玩出自己的艺术特性,把艺术变成自己,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为。相信这也是艺术的一个目的,让我们对一些事物尊重,让一些事物得以重生,或再现或永远持久的保存下去。
崖柏是一个古老而悠久的生命体,我觉得大家都要尊重它,不要粗制滥造,不要对活料进行破坏。让这种动人心弦的美,传递下去,弘扬下去。因为崖柏这个生命体,它独特的造型,肯定有它独特的成长法则,它是有故事的,我们要把这个故事讲的精彩讲的美妙。
周扬,号偶得居士,男,1973年出生在浙江绍兴嵊州,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和中央美院教授楼家本老师,高级工艺美术师,著名雕刻艺术家,根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。
2004年,由团中央、中国文联举办的全国乡村青年工艺制作大赛中荣获唯一根雕金奖,并被团中央授予“全国乡村青年民间工艺大师”称号。
2004年《不老人生》获“金博士杯”全国乡村青年民间工艺品制作大赛金奖;
2004年《塞上春风》获第四届杭州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金奖;
2005年《天问》获首届浙江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最高奖“天工奖”;
2011年,《回头是岸》获首届“天工开物—浙江工艺美术大展”“天工开物”金奖,并被浙江美术馆收藏;
2012年,在台湾鲸门拾遗艺术馆举办周扬雕刻个人艺术展;
2013年,《醉西湖》在浙江文化厅举办的“非遗薪传”根雕艺术精品展获金奖。杭州台《走遍杭州》记录播放中国美院美国学生学根雕;
2014年由国际木文化学会举办“家园”木雕现场创作国际邀请赛中会获“特别创意奖”
2014年中国木雕博物馆聘请为国家级木雕艺术研究员;浙江省文化厅“忆江南.非遗进台湾”周扬代表非遗根雕进入台湾文化交流;作品《自在人间》被中国木雕博物馆收藏;“禅意人生——周扬弥勒雕刻展”分別在星云大师的苏州嘉应会馆,宜兴大觉寺美术馆和西湖花港观鱼举办。
2004年,由团中央、中国文联举办的全国乡村青年工艺制作大赛中荣获唯一根雕金奖,并被团中央授予“全国乡村青年民间工艺大师”称号。
2004年《不老人生》获“金博士杯”全国乡村青年民间工艺品制作大赛金奖;
2004年《塞上春风》获第四届杭州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金奖;
2005年《天问》获首届浙江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最高奖“天工奖”;
2011年,《回头是岸》获首届“天工开物—浙江工艺美术大展”“天工开物”金奖,并被浙江美术馆收藏;
2012年,在台湾鲸门拾遗艺术馆举办周扬雕刻个人艺术展;
2013年,《醉西湖》在浙江文化厅举办的“非遗薪传”根雕艺术精品展获金奖。杭州台《走遍杭州》记录播放中国美院美国学生学根雕;
2014年由国际木文化学会举办“家园”木雕现场创作国际邀请赛中会获“特别创意奖”
2014年中国木雕博物馆聘请为国家级木雕艺术研究员;浙江省文化厅“忆江南.非遗进台湾”周扬代表非遗根雕进入台湾文化交流;作品《自在人间》被中国木雕博物馆收藏;“禅意人生——周扬弥勒雕刻展”分別在星云大师的苏州嘉应会馆,宜兴大觉寺美术馆和西湖花港观鱼举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