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来源:倦勤轩文玩收藏
当代艺术的创作中,很多艺术家会在不同材质中游走,更注重的是作品表现出的生命力,而不局限于某种材质。事实上,对于禅意雕刻而言,也是如此。
但是凡事都有两极,突破材质去表现思想,和用思想和手工,去赋予材质以生命力,其实是一体两面。倦勤坚持的,其实就是以木本身所具备的生命特质和表征为基础,注入中华文明数千年文明思想的精髓,去表现自己眼中的禅意与美学。
上下五千年,中国经历了不同社会形态的变革与转型,但是文明以降,韧性依旧,通过这一纽带,手工雕刻作为文化表现的形式之一,也有其穿越千年时光的特质和传承。在数据化、机械化的大时代,工艺手段的变革,并不意味着手工雕刻传统的断代,机器做出之物品,永远无法完全满足人的精神需求。
作为手工雕刻传承者,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和对于文明的传承更多的,是通过对于木的触摸、对于色彩的感知、对于肌理的观察去感知、咀嚼和再造。禅意雕刻,如果离开了对于材质、工艺等方面的实作和体验,那么艺术家对于世界的认知,就无法具象的呈现在世人面前,因此,择不同之木质,凝练文明之精华,传承远古之技艺,将是禅意雕刻者毕生努力的方向,继承传统,发扬光大,先有回归溯源,后有推陈出新,只要人的文化精神需求有存在,手工艺术就会存在,禅意雕刻就会存在。
禅雕艺术本身,不是为文明存续提供解决方法,而是提供解释方式。
从不同的角度看作品,就是从不同的视野看世界。
从不同的角度看作品,就是从不同的视野看世界。
恒久的,不是作品,是其上赋予的传承、探索之文化精神。
努力,共勉。
努力,共勉。